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
定位點

崁頂部落Kamcing

崁頂部落Kamcing

  • 山腳下的小米田,傳唱布農悠揚樂音
  • 部落介紹

    山腳下的小米田,傳唱布農悠揚樂音

    崁頂部落,在海端鄉山坡上,一塊塊小米田中混著紅藜,錯落交織,遠看鋪蓋成金黃與桃紅的美麗階梯。
    以文化傳承、延續傳統為使命,蓋亞那工作坊在此美麗的部落裡成立了。提供一日及半日遊程,以布農族畫曆、小米不迷路風味餐、植物染工藝為特色,接待遠到而來的遊客,推動部落觀光不遺餘力。

    為了回溯布農族的飲食傳統,蓋亞那工作坊的胡天國克服萬難,在部落裡重新種起小米,找回小米的料理傳統,讓部落耆老在吃到小米料理後,也感動於終於能再吃到朝思也慕想的傳統滋味。
    1943年,日本民族音樂學者黑澤隆朝,在崁頂部落聽到布農族著名的八部合音Pasibutbut,因此這裡被視為是Pasibutbut的發現地,也是Pasibutbut首次被記錄下來的地方。為了保存傳統,胡天國也成立了「崁頂布農古調合音團」,期望布農族傳統樂音,也能持續在小米田間傳唱。

  • 小米鞦韆餐桌
  • 部落美味

    小米鞦韆餐桌

    以「家」相繫相伴的關係為核心,崁頂部落的餐桌設計有著濃濃布農族家庭餐桌的生活滋味。
    以鞦韆為主題,象幑著有如庭園生活般無憂無慮的片刻,在關係中相互滋養的愛。善用部落在地豐盛食材,沾滿月桃葉香氣的香Q小米飯、紅藜葉天婦羅、海金沙、芋頭梗炒豬肉,布農泡菜,道道都別具滋味,叫人回歸並珍惜起生活的本質,知足,共享與陪伴相依。

    ※ 除小米鞦韆餐桌外,部落另有提供風味餐

走訪部落

  • 樹皮布製作

    樹皮布製作

    樹皮布是南島語族經常使用的材料,從構樹採集後取下樹皮,經過敲打與加工,可以拿來當作容器與製作衣服。蓋亞那工作坊的二女兒依布,長期專注於傳統纖維植物的研究,以及包括苧麻、竹籐編、植物染和構樹皮等植物纖維的取材與應用,希望重新詮釋傳統植物在現代生活運用的可能性。一起DIY敲打構樹皮,感受樹皮加工延展的原野體驗。

  • 三石灶起家

    傳統上,布農族有著一塊土地只要種植過小米、就不太肥沃的想法,所以,會用輪耕的方式來耕種小米,並且需要經常地找新的耕地來種植小米。過去家中男性外出打獵時,會順便物色新的種植地,找到時,會立起三石灶來象徵土地的所有權。在小米鞦韆餐桌中,也會讓大家親身體驗,一起打造三石灶的樂趣。

    布農族畫曆

    布農族唯一有流傳下來的象形文字,也是以種植小米來劃分標示的工作曆,就是畫曆。畫曆以家族為單位,符號都是自創的,具家庭特色。不同符號代表著不同的歲時祭儀,如小米播種的時節、翻土、除草等,亦標示了打耳祭等等重要的儀式時間。透過蓋亞那工作坊天國爸爸的解說,認識在樹皮上繪製的可愛晝曆。

    小米體驗

    不是脫衣,而是可愛的小米脫粒與脫殼!小米是布農族生活的主角,吃到小米飯就是吃到家的滋味。小米飯在布農族也象徵著分享,大鍋飯上桌後,一人一支湯匙,一口一口地挖起小米飯,這種大夥一起的吃法,味道更佳。小米的處理需要經過脫粒、脫殼的程序,一起來體驗小米在腳底搓揉一番的新奇感受。

  • 媽媽的菜園尋寶

    媽媽的菜園尋寶

    紅藜葉、地瓜葉、南瓜、刺蔥、細葉碎米薺...金蕉媽媽的菜園,就像野孩子夢想中的尋寶天堂,充滿了各種探索驚奇,樹上長的、地上生的,都能入菜。來到這裡,可以一起採集,採取收取的野菜會成為當天餐桌的食材,放入大鍋湯,做成山肉湯,讓大家體驗從田裡直接送上餐桌的新鮮樂趣。

預約資訊

  • 遊程1

    小米鞦韆餐桌一日遊:樹皮布體驗→三石灶起家→小米鞦韆餐桌→布農族畫曆導覽→媽媽的菜園尋寶→小米體驗活動

  • 遊程2

    風味餐半日遊:布農族畫曆→小米體驗活動→布米不迷風味餐

Top